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

讀者的責任

商台的政治廣告引發爭論,可是在廣告以外,我們每天讀著、聽著、看著的新聞,其實都不是想像中「中立」,傳媒取材及報道手法,大大影響了讀者觀感。身為一個讀者,又有何方法跳出框框去理解多一點?

或先看看可能左右傳媒立場的因素:

預設立場:記者或編輯個人自有其政治、宗教信仰等取向,很易形成所謂預設立場,專業新聞從業員當然要盡量中立,但人畢竟很難完全擺脫個人觀點。

政治勢力:報道敏感話題時,可能會受到某些壓力,如內地會出現對於某些新聞「低調處理」的情況。

商業利益:現時傳媒主要的收入來源大多來自廣告,因此,公司會否在某台或某報的「商業考慮」,直接影響媒體的收入甚至生存。例如:某地產商在某報大肆報道旗下物業的負面新聞後,抽起所有樓盤廣告。(這是真事。)

讀者口味:即使媒體的收入來源非直接來自讀者或觀眾,但廣告的價值和數量卻依靠銷量或收視率,因此媒體總要報道一些認為讀者有興趣(更重要的是會購買、收看)的話題。

自我審查:其原因可以來自政治或商業因素,但不同在於,那些壓力未見,傳媒已先自我棄權,將敏感話題抽起或輕描淡寫。

成熟而具監察能力的傳媒,在公民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,但很多人都忽略了,身為公民,也有責任去認識、了解及監察傳媒的運作。這是個漫長過程,同學不妨從讀新聞學起吧。
[ 2010.05.19《通識大全》]

後:呢篇係出了爛政改廣告後寫的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