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

資訊世界的musical chairs

今期封面專題談及全球化之下,對「文化多樣性」有甚麼影響,其實不必去到偏遠部落、弱勢民族,即使說說大家日常生活所接觸的資訊,或多或少,也遇到同樣的問題──究竟是否存在壟斷?

互聯網帶來的資訊流通,好像奪走了權威的光環,我們已不那麼相信報章電視,也整天懷疑政府或大企業的動機,猜度他們必有陰謀。權威好像都是邪惡的。只是……所謂的群眾又真的那麼「清白」嗎?

拿幾個被認為是群眾(或網民)力量、由下而上的網絡工具作例:Wikipedia、Youtube、Blog,當中又有幾多是真正的平等?相信大家也聽過大企業僱人改公司在Wikipedia的條目描述,也有扮業餘短片放在Youtube製造輿論作宣傳,更不要說付錢給有名的Blogger……

你有疑問或困難到網上找答案或意見,尤其在這資訊和選擇都氾濫的年頭,我們更加需要和落力去找明燈,除了信品牌外,就是信網上討論區的評價,但那些是否可以作準呢?第一,發表者只能根據個人經驗,而你不知道他的個人經驗有多有限;第二,那些發表者可能是僱回來的。

細想之下,在Openrice 寫食評,或Yahoo!電影寫影評的,究竟有多少是「普通人」?有時看到很精心製作的食評影評,都不禁生出一絲警覺。所謂的免費資訊,其實早跟廣告二字結下了不解緣。一家公司僱些人,要侵佔一個平台不太難,畢竟,一般網民,也只是兼職。

可怕的是,我們自以為在百花齊放的社會,其實,暗地裏還是掌握資源者去控制。先別絕望,互聯網好玩的地方是,總有脫綫的時候,例如多年前的巴士阿叔事件。噢,現在有人知道他在哪裏嗎?但這才是真正的公平,不是紅了以後,就可入主流,而是下一輪,大家還是要全起身再兜圈,再搶過!
[ 2009.09.28《通識大全》]